智宇物聯 專注于提供高穩定、高速率的三網物聯網卡
婁底昆明電動自行車防盜8個月止損1000余萬元 物聯網開啟治安管控…
- 作者:智宇物聯
- 發表時間:2022年10月15日
- 來源:智宇物聯
物聯網指揮中心
昆明信息港(昆明日報 記者張章 通訊員趙勇 昆明市公安局物聯網指揮中心供圖)電動自行車管理是一個全國性難題。迄今為止,電動自行車為解決昆明市百萬市民日常出行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保有量的激增,電動自行車帶來的道路秩序維護難等諸多問題日益凸顯,而盜搶電動自行車的違法犯罪活動同時呈現高發態勢,在全市刑事案件發案中占比最高。
針對電動自行車被盜案件高發,打擊難度大、破案率低、追贓困難等影響社會綜治及大局穩定的問題,昆明市公安局以問題為導向,嚴格按照上級公安機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從保障民生、維護治安及群眾財產安全和出行安全出發,以補短板為切入點,立足昆明實際,不斷創新工作模式。今年2月12日,昆明市啟動利用物聯網技術打防盜搶二輪電動自行車違法犯罪專項工作,專門設立了專項工作指揮部統籌協調推進工作,逐步形成了查緝、打擊、群防群治、巡邏盤查、宣傳發動、督導檢查的“六位一體”打防控工作體系。期間,市局通過調研汲取溫州、紹興等地的物聯網打防盜搶電動自行車成功經驗,通過嚴密論證、聽證,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開展了立足實際、以我為主,積極創新物聯網運用的探索實踐并收獲極大成效。截至10月12日,8個月時間內,昆明警方創新物聯網時代治安管控工作新模式已收獲豐碩戰果:
74萬個,這是昆明警方為群眾安裝防盜裝置的數量;利用物聯網技術共找回被盜電動自行車3456輛,為市民挽回損失1000余萬元;案件同比下降50.3%;全市打處涉電動自行車違法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83.79%……
戰果不斷刷新,這是昆明警方以民生“小案大作”的積極探索與實踐;而“傳統+科技”集社會之“大安”的理念及行動,則有力回應了群眾對盜搶電動自行車侵財類“小案”偵破的訴求;創新物聯網時代治安管控工作新模式以民意為導向,不僅做到了與時俱進,更積極響應、接應、呼應、策應、對應了公安基礎管控轉型升級與構建平安昆明建設總工程中的客觀性歷史性需要。昆明公安“創新為民,以小見大”的實踐,在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贊許的同時,也得到了上級公安機關的充分認可。

物聯網推進會現場
以民意為導向
“小案”必偵斬斷盜車“黑手”
“反正報警也找不回來,認倒霉吧!”這是很多市民丟失電動自行車后的想法。
“電動自行車被盜案件雖小,但卻嚴重侵害了百姓的切身利益,打擊此類犯罪是民意所向,刻不容緩?!?2016年9月9日,昆明市公安局正式成立了利用物聯網建設應用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逐步形成了查緝、打擊、群防群治、巡邏盤查四個機制同步推進宣傳發動、督導檢查工作的“六位一體”打防工作體系,全力遏制全市盜搶電動自行車案件高發勢頭,促進警務模式轉型升級,提升社會治安防控效能。同時,昆明市公安局依托大數據警務云建設,緊抓“智慧城市”建設契機,自主研發昆明市公安機關打防盜搶電動自行車工作平臺,劍指盜竊電動自行車犯罪,將電動自行車防盜作為研發項目的一項重要應用,強力推進。
從立項規劃,到方案部署,再到安裝推進,昆明市公安局先后組織40余次專題調研,成立了昆明市公安機關物聯網建設應用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和運作機制,自上而下貫通理順組織架構,確保了電動自行車物聯網防盜項目在技術開發、標準制定、運營推廣、資金保障等方面的高效運轉。
讓群眾安裝防盜標簽,實現防范平臺運行效果最大化,免費,成了一大抓手。昆明市公安局采取警企合作模式,防盜裝置實時定位、被盜及時理賠、贈送通話費“三合一”電動自行車防盜新模式。這一電動自行車防盜新模式需要在車身安裝防盜裝置,通過微信,即可隨時獲悉自己的電動自行車的實時位置,實現“人車不分離”。一旦電動自行車有人移動,手機立刻就能收到報警信息,萬一車輛被盜60天內未被找回,還可以獲得一定的保險賠償。為鼓勵群眾參與電動自行車防盜新模式,中國移動昆明分公司針對該業務提供了通話費補貼。目前,市民只要攜帶身份證、購車發票即可到指定地點辦理電動自行車防盜裝置安裝業務。這一新舉措旨在進一步創新社會管理,嚴密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防范和打擊盜竊電動自行車犯罪行為,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目前,該系統已經實現昆明城區的全面覆蓋。為保證防盜裝置的覆蓋率,全市各安裝點工作人員齊上陣,預約安裝、錯時安裝、上門安裝,加班加點為群眾安裝。
以打擊為目標
電動自行車盜搶案同比下降50.3%
今年2月中旬至3月,盤龍轄區頻繁發生盜竊電動自行車案件,老百姓財產受到損失,怨聲載道,給公安機關社會治安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便衣分局聯合盤龍分局抽調精干警力成立打擊盜竊電動自行車專班,依托物聯網技術,結合視頻圖像,對嫌疑人作案時使用的交通工具、衣著特征、作案手法進行分析、串并和關聯,民警歷經一個多月的艱苦工作,研判出一個長期盤踞在我市的盜竊電動自行車違法犯罪的職業團伙,最終抓獲盜竊及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嫌疑人10名,狠狠地打擊了違法犯罪人員的囂張氣焰。
盜竊電動自行車技術含量低,贓物變現快,一個人就能快速完成偷、運、銷整個犯罪鏈條,公安機關在后期破案的過程中,長期面臨著線索少、追蹤難的困境。如今,這樣的情況得到明顯改善。接到群眾報警后,立即安排警力對車輛進行布控,根據車輛軌跡進行查緝工作。警方這樣一來,電動自行車防盜系統就可以實現“查車知人、車動人知、精確打擊”的效果,以前發案多、破案難的局面一去不復返。
昆明市公安局利用物聯網技術打防盜搶電動自行車犯罪專項工作指揮部表示,根據昆明市公安工作會議要求,把維護公共安全作為基本要求,把新技術應用作為核心戰斗力,進一步提升社會治安防控能力水平,為昆明加快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保駕護航。應用物聯網技術,安裝防盜裝置,啟動打防盜搶二輪電動自行車犯罪工作,是深化公安科技創新,應用新技術、新手段破解社會治理難題的一項重要工作,旨在打擊犯罪,惠民利民。目前,昆明市公安局已在全市范圍內主要街道、社區、醫院、學校、大型超市等電動自行車集中存放區安裝了智能網關,各基層派出所、警務室也已配備移動查緝設備。
自2月12日,昆明市開展利用物聯網技術打防盜搶二輪電動自行車專項工作以來,警方通過物聯網技術找回被盜搶電動自行車3456輛,盜搶電動自行車案件立案數量同比減少50.3%,打擊處理數量同比上升83.79%%,為市民挽回損失1000余萬元。

獎勵舉報人儀式
以破案贏民心
從遇“冷臉”到受“追捧”
而今不俗的戰績,是前期宣傳、百姓知曉率提升的結果。在新技術推廣之初,質疑之聲撲面而來。而昆明警方利用新聞發布會、新媒體傳播、社會化推廣等一系列宣傳手段,努力讓群眾提升知曉率并安裝防盜裝置。
8月17日17時,昆明市公安局物聯網指揮中心接到嵩明縣公安局警情,失主胡某報警稱其一輛停放在嵩明楊林鎮的電動自行車被盜,該車安裝了防盜裝置。接到報警后,市局物聯網指揮中心立即指令車輛行進沿途的官渡分局、五華分局、盤龍分局轄區派出所開展查緝工作。當日20時許,五華分局小南門派出所查緝人員發現嫌疑車輛后立刻開展追擊,在追擊過程中查緝人員英勇負傷,但是查緝人員沒有放棄,繼續追擊被盜電動自行車。20時30分,嫌疑人駕駛被盜車駛向盤龍分局聯盟派出所在長壽路所設卡點,盤龍分局民警立即進行圍捕,嫌疑人突然向民警撒了一把辣椒面,并棄車逃跑,民警毫無畏懼,最終合力將嫌疑人擒獲,繳獲被盜電動自行車。
當防盜裝置真正展現出自己的價值后,便贏得了百姓的“追捧”,越來越多的市民主動到公安機關來咨詢安裝。防盜裝置的安裝在前期中遭遇百姓的“冷臉”,但時至今日,群眾越來越踴躍的自覺安裝了,推廣愈發順暢。
以獎補換民力
構建群防群治體系
為嚴厲打擊盜搶電動自行車的犯罪行為,昆明市公安局建立了“以快速反應為基礎的查緝機制、以情報引領微基礎的打擊機制、以群防群治為基礎的防范機制和以巡邏堵卡為基礎的巡查機制”四項機制,同步推進宣傳發動、督導檢查工作的“六位一體”打防工作體系。3月中旬,昆明市公安局出臺了《全市公安機關發動群眾舉報盜搶電動自行車違法犯罪獎勵辦法》后,打防盜搶電動自行車的社會防控力量不斷增強,大大擠壓了該類犯罪行為實施的空間。
1月9日、3月4日,盤龍分局東華派出所轄區發生2起電動自行車被盜案件,派出所成立專案組進行偵查。結合被盜者汪先生所提供的情況,民警通過走訪和調取監控視頻,掌握了4名嫌疑男子的相關信息,隨后10名犯罪嫌疑人相繼落網,昆明市公安局對舉報人汪先生獎勵10000元。
截至10月12日,全市公安機關通過積極開展舉報獎勵工作,對42名舉報人共給予16.9萬元的獎勵,根據42名群眾舉報抓獲打處嫌疑人73名,打掉盜搶電動自行車犯罪團伙 7個,繳獲電動自行車51輛。
以服務為外延
不斷拓展“智防”廣度和深度
在打擊犯罪的同時,電動自行車防盜系統在服務群眾方面也屢建奇功。
2月27日20時許,盤龍分局鼓樓派出所民警遇到一名“把自己走丟了”老人。再三詢問,老人仍然無法說清居住的地址和家人的聯系方式。此時,民警發現老人所騎的電動自行車安裝了防盜裝置,原來,該車子是老人侄子的,民警通過昆明市公安機關打防盜搶電動自行車工作平臺,聯系到了老人的侄子。防盜裝置不但保護了車子,還為迷失老人指明了回家的路。截至10月12日,物聯網技術共為昆明市各級公安機關偵破其他重大、普通刑事案件、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提供技術支撐100余次。
下一步,昆明市公安機關將打防盜搶電動自行車犯罪專項工作納入全市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堅持縱向延伸,發散應用,不斷拓展應用的廣度和深度。通過系列建設,形成“公安機關、社會安保力量、個人”的群防群治聯動機制,構建了“個人、家庭、社區、公共區域”多層次、多方位、多領域、全天候的立體防控體系,創新了公安機關物聯網時代下的治安管控工作模式,為公安機關提高預警、防范、打擊能力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確保社會政治大局、社會面治安秩序持續平穩,以優異成績和扎實作風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