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宇物聯 專注于提供高穩定、高速率的三網物聯網卡
阿拉善盟一紀輪回后,5G激起物聯千層浪
- 作者:智宇物聯
- 發表時間:2022年10月15日
- 來源:智宇物聯

10月23日,2021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以下簡稱“2021物博會”)在無錫啟幕。
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在講話中回顧,自2009年作為物聯網的發軔之地被設為全國唯一的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無錫已歷“一紀輪回”。
12年過去,這座城市現已擁有物聯網企業超3000家、產值超3000億元,無錫物聯網產業集群更成功入圍國家首批先進制造業集群。
“一體兩翼多元,無錫是輻射全省的核心。”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胡廣杰亦高度肯定無錫在江蘇物聯網產業發展中的抓手作用。
而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介紹,截至2020年底,物聯網在我國的產業規模已突破2.4萬億元,相關專利累計申請數量突破萬件,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已將其納為7大數字經濟重點產業。
在此背景下,無錫如何捕捉新發展機遇以實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成為了本屆物博會的一大看點。

2021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峰會現場(胡瀟 攝)
物聯-互聯-智聯
全球范圍內,5G邁入商用階段。
目前已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75家運營商實現了5G商用,還有285家運營商正在投資部署5G網絡。麥肯錫咨詢公司預測,到2023年全球聯網的終端數量將超過430億。
中國則在5G全球商用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2019年發放5G牌照開始,目前中國5G終端連接數已接近4.5億,建成5G基站超115萬個。今年7月,工信部等十部委聯合發布了《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要求在未來的3年內實現5G物聯網終端用戶數年增長率超過200%。
“5G擁有光纖般的速度、超低時延和超大網絡容量,能夠產生堪比電力的巨大影響力。”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表示,“如果說過去30年里移動技術串聯起了人與人的關系,那么今后30年將是5G作為通用平臺變革各行各業、實現萬物互聯的時代。”

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發表主題演講(陸潤卿 攝)
5G為何能在物聯網的發展中“一石激起千層浪”?
從技術角度,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分析了5G的三大推動力:
其一,大帶寬——突破傳統的窄帶物聯網,憑借超清電視屏攝像頭數據傳送的優點,可被廣泛運用于碼頭和礦山的遠程監控系統中,還可將激光掃描精密零件的檢測時間從2-3天縮短至幾分鐘。
其二,大連接——通過高密度傳感器可以進行物聯網節點的終極接力,以接入回傳一體化拓展物聯網的空間應用范圍。目前,通過大連接物聯網來控制的快遞小車和無人機已經在物流公司里得到廣泛使用。
其三,高可靠低時延——5G可以將正常寬帶的4毫秒應用時延縮短至1.5毫秒,可靠性能夠達到99.9999%,滿足智能網聯汽車的穩定性要求。此外,通過空中接口、加密和切片隔離等技術,5G還可以幫助物聯網提升安全能力,保護數據隱私和機密。
“當然,5G技術在很多層面仍舊需要不斷升級。”孟樸指出,這是一個需要摸索的過程。“中國的3G、4G通信商用化比全球其他主要市場晚了4-6年,所以在網絡端和移動端我們都有后發優勢去直接借鑒國外經驗。但現在,實現技術彎道追趕的中國將以‘探路者’的身份和其他先行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譬如頻譜資源仍非常有限。目前我國發布的5G應用頻段仍是與4G類似的Sub-6GHz中低頻段,而毫米波頻段尚未開放,導致國內運營商在理想狀態下只有5Gbps的最大傳輸容量,無法達到工業級應用實現最佳運行效果所需要的20Gbps大流量下載速度。
在5G之外,人工智能技術作為前沿技術亦與物聯網的發展息息相關。
一方面,隨著5G網絡漸趨復雜,AI可助力其提高規劃效率,增強智能組網能力,降低維護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另一方面,IoT設備數量的增多以及5G的大帶寬特性會帶來數據量的進一步爆發,AI則是分析數據背后潛在價值并將洞察轉化為客戶受益的關鍵。
“從數據感知和采集的前端向分析和決策的后端延伸,產業鏈的全過程智能化意味著物聯網將向‘智聯網’躍遷。”鄔賀銓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發表主題演講(陸潤卿 攝)
痛點即起點
在廣闊的需求和大量的應用場景面前,“物聯網賦能千行萬業”的說法并非天方夜譚。“但是長路仍舊漫漫,必須分步驟、有重點。”孟樸從《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列出的15個5G應用領域里,為物聯網產業的再發力尋找到了3個方向:5G+工業制造、5G+車聯網、5G+智慧醫療。
工業自動化是5G的焦點,工業流程場景將成為產業數字化迎來大爆發的一個重要方向。下一代工業革命的過程中,5G企業專網、自動導引運輸車(AGV)、人機界面、遠程修復、預防性維護等技術,都可以在以物聯網為重要基礎的柔性制造推動下得到廣泛應用。
而在制造業領域里,5G為汽車產業創造的總經濟產出以及5G在汽車行業的應用,占全球5G經濟的20%以上。故而,5G+車聯網的應用和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在全球市場的未來風向中舉足輕重。
環環相扣。

物聯網應用和產品展覽展示現場,小朋友體驗VR+AR探究式互動學習體驗系統(胡瀟 攝)
不僅車與車之間,車輛還要與道路、周邊基礎設施實現系統連接。所以,智慧城市建設作為相關領域,也將在5G帶動下迎來技術突破——蜂窩車聯網(C-V2X)實驗會極大促進傳統汽車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大健康作為國家大力推動的產業領域,物聯網亦大有可為。
孟樸介紹,高通公司與無錫市衛健委、無錫市急救中心、江蘇移動無錫分公司聯合構建了5G智慧急救體系,通過“信息整合,流程再造”探索“醫療救治更精確、調度指揮更可靠、急救轉運更高效”的5G智慧急救新模式——新型急救車上搭載了5G智慧網關設備,可將患者的生命特征、車載OBD和現場音視頻數據,通過5G急救專網直接回傳到市衛健委數據中心,確保醫療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救治醫院則可實時獲取患者和救護車信息,提前制定搶救方案;同時,急救車會自動發送優先控制指令,讓信號燈切換到綠燈,保障救護車的優先通行。
但發展至今,物聯網領域始終難出“上規模”的龍頭企業。如何能締造一批做大做強的企業樣本?
“痛點即起點。”在鄔賀銓眼中,處處是機遇。
民生家居領域里的百姓不便之處,都是物聯網可以用武之地——從育兒養老可應用的智能手環和可穿戴設備,到水電等大垂直行業里物聯水表、物聯電表的開發。
他強調道:“關鍵是要尋找到通用門類,降低成本,并將應用的價值擴大到社會管理效率提升這個高度。”
同理,即使是離散型工業場景,也依然可以選擇物料搬運、低碳節能等共性問題來作為企業壯大的切入點。

物聯網應用和產品展覽展示現場,觀眾爭相體驗天宮二號VR體驗設備(陸潤卿 攝)
無錫作為
先后建成“國字號”創新平臺178家,主導制定超過一半的國際標準;承擔了23個國家級重大應用示范項目,承接物聯網工程遍及全球7個國家和地區的830多座城市。——從碎片化發力特定領域,到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孟樸評價無錫的物聯網產業已經具備明顯的先發優勢。
鄔賀銓亦高度贊揚無錫物聯網產值占全國總產值1/8的已有成績和欲在2025年實現產值翻一番的抱負。
在5G為物聯網插上翅膀的新機遇下,二人不約而同對無錫提出了把握技術融合大趨勢、帶動產業再上層樓的期待。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許昆林、王志軍、胡廣杰、鄔賀銓、杜小剛共同啟動2021物博會(陸潤卿 攝)
“物聯網尚處于抽芽成長階段,城市和企業的進入多多益善,此時切忌傾軋式惡性競爭的思維。”孟樸認為,作為物聯網之都,無錫應發揮典型作用,通過政企研多單位聯動、產業鏈上下游協作,開發具有“以點帶面”示范意義的技術應用和產品組合。
鄔賀銓則鼓勵無錫在立足智慧城市優勢領域的基礎之上,發揮無錫作為制造業名城的又一強項,加強物聯網技術開發與工業領域實踐的結合,打造數字化升級的新產業生態。
“無錫應當積極走出去,帶動全市、全國甚至面向全球去合作,支持更廣泛的物聯網開發者生態圈的建設。”鄔賀銓的建議恰與杜小剛“跳出地級市思維”的指示精神不謀而合。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作者 | 谷青竹
編輯 | 賴鎮桃
排版 | Macco
圖片 | 部分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