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宇物聯 專注于提供高穩定、高速率的三網物聯網卡
5G物聯網耕耘記:一個技術果實的“孕育”和“收獲”
- 作者:智宇物聯
- 發表時間:2022年10月15日
- 來源:智宇物聯
作者:周雅
技術的進步在5G時代出現之后,人們的想象力似乎變得不夠用了,如果只是把5G和“快”劃等號,很可能就陷入了對于5G的一種表象認知。
5G被廣泛認知的三大應用場景中(eMMB, uRLLC和 mMTC),兩個是面向物聯網的(uRLLC和 mMTC)。麥肯錫2019年預測,到2023年,全球聯網終端數將超過430億。在中國,工信部等十部委聯合發布的《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也要求,未來3年,5G物聯網終端用戶數年增長率超過200%。物聯網無疑為5G提供了一個大展拳腳的舞臺。
眼下,在一般意義上不為大眾所知的5G故事表面,看那個具體而微的物聯世界,其實蘊藏了很多廣闊、長遠且還未被挖掘的前景。

就5G物聯網的產業現狀、發展趨勢和未來前景,科技行者與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在2021世界物聯網博覽會期間展開了對話,他的觀點值得產業深思。

圖:2021世界物聯網博覽會期間,科技行者對話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
概念的孕育:不是“物聯網”,是“5G物聯網”
物聯網概念最早出現于比爾·蓋茨1995年《未來之路》一書,書中盡管已經提及物聯網,但當時受限于無線網絡、硬件和傳感器設備的發展,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或者應用場景簡單而缺乏含金量,就像一個蠢蠢欲動的胚芽在等待陽光,直到5G時代到來。
孟樸指出,“物聯網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定義。當我們談到物聯網的時候,多數情況都與5G密不可分,大家會自動地將物聯網稱為「5G物聯網」。”更關鍵的是,“我們把智能手機以外的領域都歸入物聯網。”
他提到,十多年前,物聯網產業在發展早期,主要推動者都是IT行業人士,因為他們掌握IT技術,了解這些技術如何賦能,但其他更多行業還沒有意識到新技術能夠帶來的新變化,所以技術發展相對較慢。
近幾年隨著國家推出5G、新基建、數字化轉型等一系列發展戰略,地方政府和各行各業都意識到了5G、AI等技術應該與垂直行業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共同推動產業的進步。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不同的行業伙伴攜手努力。
以汽車行業為例。最開始,只是一些“造車新勢力”主動聯系高通,應用新技術;而傳統汽車廠商對新技術的采用相對慢一些。
而無論是像特斯拉這樣的巨頭出現,還是像“造車新勢力”的崛起,都會對傳統汽車業產生巨大的拉動效應。
“當有人開始變革或采用更多新技術時,整個行業就會加速擁抱新技術。”孟樸說,現在一些傳統汽車廠商在新技術應用上,比如智能座艙或自動駕駛,與“新勢力”已經不相上下了。
而從移動通信產業發展來看,過去30年,高通一直在助推“人與人連接”,而在下一個30年,高通的愿景,是憑借在「計算」和「連接」方面的投入、積累和優勢,推動全球實現萬物智聯。
跨界的播種:5G賦能千行百業,意味著對舊方法的改造,需要產業協作
就物聯網領域而言,5G所帶來的價值是多元且綜合的,但過程卻是復雜且顛覆性的。
比如說醫療行業的救護車。通常在救護車發車前,擺在它面前通常有三大難題:“如何選擇一個最有效的醫院?如何告知醫院病人的實時情況?如何確保醫院急診室有空位?”
顯然這些問題是建立在“時間和空間”維度的,急救講究爭分奪秒,需要充分同步信息、壓縮時間、提高效率,才能有效地救治。
最新一項5G物聯網賦能的急救案例來自無錫市。救護車被安裝了一個“黑匣子”,有了它,相當于為整個城市建立一套無形的大網,連接病人、交通、醫院、醫生。它的路徑是這樣的:
自動匹配到最佳救治醫院——醫院同時立刻獲取病人信息和救護車信息——救護車對接交通信息,以確保一路暢通


圖為搭載高通X55芯片的5G智慧網擎設備。可將患者生命體征、車載OBD和現場音視頻數據,通過中國移動專門配置的5G急救專網,直接回傳至市衛健委數據中心,確保醫療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救治醫院可實時獲取患者和救護車信息,提前制定搶救方案。在工信部舉辦的第四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中,該項目獲得了江蘇賽區一等獎。
“黑匣子”最關鍵的部分在于——5G。無錫市衛生健康統計信息中心科長解明說:“2016年就有這個設想,但當時沒有5G設備和5G網絡支持實現目標。急救車在高速運行的狀態下,醫療數據要實現可靠、穩定的傳輸,遠程專家要通過高清音視頻設備進行遠程診療,這些場景只能借助5G來實現。”
但這并不是簡單粗暴地把救護車裝上5G就完事了,需要重新改造不同的、配套的醫療IT系統,這種改造,意味著打通所有未連接救護車或者未聯網的系統,打通急救中心和各個醫院的IT系統,只有這樣,信息才能通過5G連接順利收發。
“這種工作的復雜程度,遠遠超過了平常消費者使用的5G應用。”孟樸強調,高通參與此項目,也是希望和產業合作伙伴聯合起來,“以點帶面”地通過無錫帶動江蘇其他的城市,從而推廣至全國應用。這類項目推廣起來,能夠更多的救助病患,就會產生極大的社會價值。
隨著5G開始賦能千行百業,高通的“朋友圈”也越來越龐大,與國內不同產業伙伴的合作機會也越來越多。目前,高通公司為全球1萬多客戶提供物聯網的解決方案(覆蓋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零售等領域)。去年7月,高通聯合20余家企業共同發起“5G物聯網創新計劃”,致力于從終端形態、生態合作及數字化升級三個維度推動物聯網產業創新共贏,一年后,“5G物聯網創新計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現在全球1000多個采用高通解決方案的產品在商用或設計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終端和用途都已經達到了預期值。”孟樸說。
在孟樸看來,高通物聯網解決方案的特點和優勢有兩點:一是面向全球市場;二是業內首家能夠提供從5G的調制解調器到射頻前端再到天線的整體性端到端解決方案的技術廠商。
“5G技術比4G復雜得多,特別是在射頻前端和天線方面,借助高通整體性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國內廠商可以大幅縮短研發時間、降低成本,從而快速進入新的行業和市場。”孟樸說道。
應用的收獲:5G物聯網,我們看中這三大領域
過去兩年間,高通每年都會發布5G物聯網應用案例集,涵蓋多個領域和超過10大應用場景,牽涉到各種各樣的終端、生態鏈和生態系統,當中,高通直接投入較多的有三個領域:
第一,5G+工業制造。5G具有低時延、高可靠性的特點,所以工業領域中的工業控制、工業生產、工業調度等環節都能夠采用5G技術。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在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應用無線連接、無線邊緣計算能夠幫助制造業的提高競爭力。
第二,5G+車聯網。“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是今后全球產業發展的方向”,孟樸說道,根據高通委托研究并發布的《5G移動技術:變革汽車行業》報告,5G對汽車產業的累計經濟影響占全球5G整體經濟影響近20%。所以高通認為,這是一個充滿機會和發展的領域。
第三,5G+智慧醫療。“智慧急救”實際上是智慧醫療的一部分,這符合國家正在推動的“大健康”概念。“大健康”里有很多細項,高通在醫療領域比較關注的應用,就包括無錫的急救項目。
成長的肥料:毫米波,對于行業進步有很大幫助
所謂放箭要對準靶子,在5G推進的過程中,需要有的放矢。孟樸認為,從5G賦能的角度來講,若要讓5G更好地支持各行各業,特別是工業制造環境中的應用,就需要關注毫米波。
頻譜方面,國家目前分出的頻率是Sub-6GHz的中低頻段,而毫米波是26GHz以上的高頻段,在這個頻段里全球的情況一致,它有很多的頻譜資源可供使用。
舉一個更直觀的數字。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時,5G還沒有商用,韓國為了演示5G能力,在冬奧會上使用了毫米波技術,它的峰值下載速度達到了20Gbps。但是,如果沒有毫米波技術,現在國內運營商理想狀態下的最大傳輸容量可能不會超過5Gbps,不及前者的1/4。
更關鍵是,5G的一大落地場景工業互聯網,就涉及到兩個問題:毫米波的應用,和對企業專網未來規劃。
一方面,工業互聯網需要高可靠性,而5G毫米波能夠保證99.9999%的高可靠性來滿足工業制造;另一方面,工廠更傾向于自己來建管理系統,因為很多工業數據是自己的,不希望出現在公網上。
于是擺在每一個即將部署工業互聯網的產業上下游面前的難題是:
- 企業專網是運營商來做部署和管理,還是企業自己通過運營商來管理?
- 在頻譜捉襟見肘的檔口,滿足消費者網絡服務的同時,如果做5G的切片應用,運營商能否用僅有的200M中的100M帶寬做大規模容量的切片應用?
“現在還沒有太多人關心或者在解決這些問題。”孟樸直言,如果能夠釋放出頻譜,尤其是毫米波的頻譜,對推動行業進步會有很大的幫助。
勝利的果實:無盡的探索
顯然,5G不僅提升的是通信速度,且是整個無線通信產業,以及眾多行業的推翻、重構和迭代,通信能力也將被重新定義和被更多人認可。
未來,當萬物互聯、萬物智能勢必不再只是一個虛幻的概念,而變得像呼吸一樣習以為常,我們或許會感慨新技術所帶來的點石成金的美好,以及美好背后那群可愛又默默無聞的探索者們。而技術的發明者,永遠不會停下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