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宇物聯 專注于提供高穩定、高速率的三網物聯網卡
底層技術國產化,鴻蒙“登機”打通物聯網生態壁壘
- 作者:智宇物聯
- 發表時間:2022年10月13日
- 來源:智宇物聯
小到128K內存的手環,大到4G以上的大型終端,HarmonyOS(鴻蒙)為海量物聯網設備架起了一條條隱形高速公路,可成為所有智能設備的統一控制中心。伴隨著6月2日華為的正式發布,“搭載HarmonyOS(鴻蒙)的手機”成為面向市場的正式產品。

在這個數字經濟時代,操作系統在產業體系中仍處于定海神針的重要位置。作為底層技術國產化進程的標志性事件,攜獨創的分布式技術,它正力爭成為物聯網時代首款取得成功的系統。

分布式技術成華為底氣所在
賽迪顧問報告顯示,到今年底國內物聯網市場將超過2.6萬億元。在這個物聯網時代,每個人都面臨著終端多樣化問題。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底每人已擁有6個以上的智能設備。
對于主打萬物互聯的HarmonyOS(鴻蒙),你是不是有很多問號?此前大眾對于這款操作系統的認知始終是模糊的,不管是“分布式技術 ”還是“物聯網系統”,這些概念對大眾來說都過于陌生和超前。
然而小到音箱、手表,大到電視和Pad,設備互聯均十分復雜,有時候只是配網就搞得滿頭大汗,操作和體驗就更加割裂。這是由于智能設備的操作系統十分碎片化,版本與協議各不相通。生態碎片化也成了物聯網發展最大的瓶頸,時至今日,新時代、新技術對新一代跨平臺操作系統的需求已呼之欲出。
在HarmonyOS(鴻蒙)中,有人按門鈴時,監控畫面會自動傳到電視上;你打開音樂后進入不同房間甚至汽車,背景音樂會無縫流轉跟隨你切換到對應房間或車內音響。
雖然乍看并不稀奇,但如果把設備范圍擴大到整個智能家居品類,如門鈴、臺燈、空調、冰箱、攝像頭等,當你在跑步機上鍛煉時,手表監測到體溫升高會自動打開空調并調節溫度;手機能遠程操控汽車;手表也能遙控手機拍照,這會帶給你更理想的智能生活。
然而從傳統眼光看要實現上述場景很難,且不說系統間的協同、通信是一大問題,用戶也不可能給臺燈、空調裝上更強的CPU。
HarmonyOS(鴻蒙)的分布式技術應運而生。大眾或許可以這樣理解,它把所有的硬件能力歸集到一起,允許每個終端根據需求靈活調用,電視可以調用門口的攝像頭,手表可以調用手機CPU的算力實現資源共享。
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介紹,普通智能家居聯網配對的繁瑣步驟就足以勸退無數人,但搭載HarmonyOS(鴻蒙)的設備只需與手機“碰一碰”即可配網成功互動操作,如此“暢連”讓手機無需下載大量應用。而無縫式的易用性正是“分布式”的精髓所在。
“其他系統像不同車輛都擠在一條車道內,HarmonyOS(鴻蒙)則給道路劃出了快車道、慢車道、自行車道,大家各行其道不會堵塞。”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這樣解釋分布式調度技術。換言之,分布式技術正是華為領先其它世界級操作系統的優勢,也是華為在物聯網時代的底氣所在。

是否加入鴻蒙巨頭集體沉默
自2019年初次亮相至今,HarmonyOS(鴻蒙)在走過近三年“備胎”歷程后終于轉正,華為手機也將拋棄基于安卓開發的EMUI系統。
除了服務消費者,在產業界伴隨著HarmonyOS(鴻蒙)這顆新星的冉冉升起,華為或許將肩負起更大的使命。
在微軟Windows、谷歌安卓和蘋果iOS這三大世界級操作系統之外,HarmonyOS(鴻蒙)能否迅速壯大形成四方爭霸的格局,無疑更是備受各界關注。
獨木難成林,能否有更多硬件支持,軟件生態是否能迅速繁盛,決定著未來HarmonyOS(鴻蒙)的命運。
當日華為發布多款搭載HarmonyOS(鴻蒙)的新產品,包括Mate 40系列、WATCH 3系列等手機、智能手表、平板產品。此外,Mate 30系列、P40系列、MatePad Pro系列等“百”款設備也將陸續啟動升級。眼下,華為擁有7.3億手機用戶和2.2億非手機智能連接設備,這為HarmonyOS(鴻蒙)生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開發出一個操作系統只成功了1%,建立一個生態才是更重要的那99%。好在這一生態已駛入快車道,這顆生態大樹正在開枝散葉。
滴滴、京東、百度、優酷、科大訊飛等300多家應用廠商,超過千家硬件廠商已參與到這一生態體系建設中,美的、九陽、老板等搭載HarmonyOS(鴻蒙)的產品相繼上市。
有了HarmonyOS(鴻蒙)應用也會悄然發生變化。打車時拎著東西還得時刻關注車輛信息很不方便,滴滴借助手表會即時顯示車牌號、車輛位置、到達時間,下車時在手表上進行支付即可。
而百度開發的創新應用借助手表手機聯動,手表會通過震動和顯示提示路線,實時倒數你還有多少米就要轉彎。愛奇藝的新功能則會讓你用手機控制電視畫面的角度。
到年底,華為將力爭達到約3億臺設備搭載HarmonyOS(鴻蒙),并跨越16%市場占有量這一生態分水嶺。
不過,最重要的手機廠商陣營對于是否加入HarmonyOS(鴻蒙)態度仍然“曖昧”。在跨平臺操作系統之下,軟硬件生態與后臺大數據究竟掌握在誰的手中,成了手機等硬件廠商最關心的問題,這也是小米Ov等巨頭至今仍在遲疑的因素之一。至于擁抱它是否會遭到谷歌發難,更是各大廠商的考量因素。

底層技術國產化挑戰谷歌?
對于國內正在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來說,HarmonyOS(鴻蒙)如果能取得成功,其意義將遠大于此前華為手機銷量摘得全球亞軍的成就。
目前市場上的主流操作系統屈指可數。縱觀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蘋果、微軟與谷歌曾長期霸占三甲席位。而這三大國際巨頭成功的根基,無疑都在于其研發的操作系統及其龐大的軟件生態圈。
一旦HarmonyOS(鴻蒙)及其生態站穩腳跟,這有望倒逼華為改變售賣硬件的簡單商業模式,擺脫芯片等硬件封鎖帶來的業務風險,通過HarmonyOS(鴻蒙)等軟件業務讓業績再創佳績。
更引人關注的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已重磅發聲,呼吁華為員工要“敢于在軟件領域引領世界”,并專注于構建HarmonyOS(鴻蒙)的軟件生態系統。
回顧操作系統發展史,從早期的DOS、Unix,到PC互聯網時代的Windows、Linux,直至移動互聯網時代的iOS、安卓,在每一輪技術浪潮中都誕生過許多操作系統,但能脫穎而出的只有少數。
早已有了緊迫感的谷歌也在步步緊逼。自2016年起,谷歌即開始自研物聯網操作系統Fuchsia,雖然至今未能大規模商用,但其同樣可橫跨手機、電腦及物聯網終端。去年底,小米也公布了研發中的物聯網操作系統Vela。同樣聚焦萬物互聯的市場定位,使得大戰隨時可能升級。
作為底層技術國產化進程的標志性事件,時至今日率先商用的HarmonyOS(鴻蒙)已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但在一眾強敵環伺下,它能否換道超車顛覆操作系統市場格局,手機能否成為萬物互聯時代的終極“遙控器”,HarmonyOS(鴻蒙)未來可期但仍需拭目以待。
圖片來源:華為